省卫健委直属三甲儿童专科医院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

江苏省高水平医院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

江苏省儿童血液肿瘤中心

院史馆  |  ENGLISH  |  官方微信

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

[听前辈讲故事] 六 院长•医生•病人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15年03月31日

编者按  医院从1959年建院至今,已经走过了55个年头。55年里,医院从最初的慕家花园发展到现在的景德路本部和园区总院两个院区的规模。风风雨雨,数代人为之付出了青春、智慧和心血。在医院55华诞和园区总院建成投用之年,离退休办公室、宣传统战处和工会一起举办“听前辈讲故事”,医院的前辈将陆陆续续地走进这个栏目,给大家讲那些年的故事。

 

院长·医生·病人

——听前辈讲故事(六)

口述:孙朝琪       整理:钱丽萍  安芳芳

 

这一次的采访很特殊,一来是因为孙朝琪主任骨折住院,她是在病床上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二来是孙主任1959年3月份从江苏医师学校毕业后就职于附一院儿科,曾经和严文明(1959年任我院党支部副书记)一起进行过儿童医院选址工作,标标准准的医院元老。采访那天孙主任从早晨8:30一直讲到11:00,她一直兴致勃勃,时而大笑时而惊叹,虽然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但是岁月的烙痕似乎没有带走她心灵的青春。


多彩的工作服  多才的食堂师傅

1959年的春季,一个梳着两个长辫子的姑娘和一位中年男子坐着黄包车来到景德路附近的慕家花园,看着古色古香的园子和精致的小洋楼,他们对这个地方一见钟情。长辫子姑娘是儿童保健科的老主任孙朝琪,中年男子是曾任过我院党支部副书记严文明。“那天下着雨,落发落发[1],我们觉得这个地方挺好的。”孙主任说,其实当时在考虑儿童医院选址的时候,还考虑过民治路附近的万寿宫,因为那一带的房子很高大,晚上夜班的人上、下班不安全,所以选择了现在院址。

筹建医院千头万绪,孙主任的任务是采购茶壶和毛毯。因为当时是无陪病房,所以要给住院的患儿准备喝水的茶壶,每个床位都准备两条毛毯,一条粉红一条天蓝。“为了消除小朋友的白色恐惧,我们当时的工作服可不全都是白色的,有好多颜色的。女式的工作服是小碎花,有粉红、天蓝和蜜黄的底色,只有彭院长觉得自己年纪稍大,选择了颜色老气一点的深蓝色;男的全是蓝色的工作服。”这让我们感到十分诧异,一直以为80年代以前的人都只穿素色的衣服。

那时,食堂在池塘边的一个旱船上,医院的气氛非常融洽,大家都是一家人,从来不因食堂师傅是烧饭的而分生。“你不知道,那时候我们三个师傅各有千秋,一个叫王阿四,做的大饼那叫一个好吃;一个叫金和尚,曾经还做过和尚,所以非常擅长素面;还有一个叫老广东,负责买菜,他的特技是顶菜,他会把菜顶在头上送过来。”说起食堂的三个老同事,孙主任开心地咯咯笑,仿佛把我们也带回了那个年代和那条旱船。


三位院长各有千秋

医院建院的时候就非常有名,当时的三位院长也非常厉害,而且三个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孙主任回忆了当时的一些细节,很令听者感动。

陈务民院长是协和医院毕业的高材生,人长得清瘦。“陈院长的神奇在于任何发热待查他都能查出病因来!”孙主任讲到这点的时候,脸上还带着崇拜。陈院长每月要主持死亡讨论,非常严谨。他看书非常仔细,他的工具书上都写满笔记,而且会记录阅读的日期,有的章节都记了好几个日期,所以陈院长的知识面非常广。到年纪大了,陈院长血压高,会感觉头晕乎乎,当初已经有点老年性痴呆的症状,他记得最清楚的路便是去新华书店的路,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新华书店。“他的普通话说得没有外语好,说巧克力,他会说‘靠克利’,我有时还开他的玩笑。”孙主任嘲笑自己年轻时的顽皮。

彭大恩副院长是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科班出生的,工作非常认真。彭院长非常重视病史质量,所以大家都不敢在病史上打马虎眼。“我和当时一起工作的几个人被彭院长骂过两次,一次我记得是淋巴结做切片后没有换药,还有一次是尿崩症的病人没有做尿比重。自从这两次之后,我就长记性了,每次都会仔细想想再做,尽量避免犯错误。”孙主任回忆说。

何馥贞副院长除了业务精湛,还有一项令人佩服的本事,她的外交能力非常强。医院只要有困难,只要她出马,好像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当时儿童医院建设资金不足,何院长能想办法找领导沟通解决困难。


病人给予的温暖

在这么多年行医的过程中,有很多曾经救治过的病人给了孙主任很多的温暖。在讲诉这些细节的时候,孙主任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和成就感。

“我退休之后,在医院碰到一个人,大声喊我孙主任,我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他说他儿子小时候得了脑膜炎,说我给他儿子送过午饭,他记得清清楚楚。全家人都非常感谢我!”孙主任讲到这个,非常开心,她坦言自己根本不记得“送午饭”的事情。

还有一次下大雨,到文化宫附近躲雨,正值那几天文化宫有展览会,商家们刚刚收摊。“孙主任,是你啊!”一个商家边说边把自己的伞塞进孙主任的手里。那个生意人说孙主任曾经治过他的病,让他一直铭记在心。孙主任说:“以前我们都是在医院附近挨家挨户做体检,附近的居民好多都记得我。体检的时候还特别有趣,看着父母从稻草堆里一个一个拎出来让我们体检,像抓小猪似的。”

孙主任在讲到印象深刻的病人时,还讲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因吃了不干净的虾仁而中毒的两三岁女孩,送到急救室抢救,整整做了20分钟的人工呼吸,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抢救过来。“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小女孩软软的、凉凉的嘴唇。他爸爸看见我们的抢救过程非常感激,虽然没有救回来,但最后朝我跪下来。”那种医患关系让医生的抢救毫无后顾之忧,都会全力以赴。那时候即使带点痞气的家长到了门诊也会变得很“仗义”,狠狠地告诫其他家长不要着急不要大声喧哗,甚至还会跑到隔壁的商店买根冰棍塞进医生的嘴巴里。“病人来了,其实家属的心情已经很毛了,别再加深他们的痛苦!这是当时陈院长告诫所有医生的话,虽然很朴实,也不是高深的理论,但是大家都非常接受。”孙主任说。

据孙主任的回忆,医院最早的时候,池塘边假山的规模还要大一点,假山上还有个圆亭,圆亭里还接待过陈务民院长的老师、儿科界的泰斗诸福棠。除了诸福棠,林巧稚也曾经来我院新生儿科指导交流过。

 

[1] 苏州一带的说法,如果碰上重要的事情正好下雨天,讨个好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