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健委直属三甲儿童专科医院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

江苏省高水平医院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

江苏省儿童血液肿瘤中心

院史馆  |  ENGLISH  |  官方微信

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

[春秋遂园] 四 儿童医院的职工从来就没有清闲过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18年03月06日

 

 

春秋遂园

本栏目“春秋遂园”是对“听前辈讲故事”的继承和发扬,在上一栏目的基础上,我们拓宽范围,延展内涵,不仅可以前辈讲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前辈讲他人的故事,自己讲前辈的故事等。旨在感受不同年代的人文特征和时代风貌。每一个儿院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故事的讲述者和经历者,儿院的历史和未来由儿院每一位主人翁重塑和创造。

 

 

儿童医院的职工从来就没有清闲过

 

2017年12月底,我们有幸约到了退休前一直在医院人事工作的魏伯逊前辈。作为在儿童医院人事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前辈,他参与、见证了医院最早三十年的发展。如今,前辈还在继续关心医院的发展。


DSC08256_副本.jpg

初来乍到

前辈身体健朗,步速飞快,一件羽绒服加运动裤的装扮,实在看不出这是一位83岁的老人。魏伯逊前辈在五十年代走上工作岗位,1955年开始进入集体合作社,随后参加“肃反运动”,直至1959年手头的工作结束。国家大发展时期,到处需要人才,在人事局的分配下,魏伯逊来到刚成立的苏州儿童医院工作。他记得自己是1960年4月份来院报到,当时被安排在政工科。以前行政职能科室分工没有现在细,所以政工科负责全院的人事、组织、政工和保卫等工作。在那个年代,政工科的人员不断流动,而魏伯逊是“坚守”得最久的一个。

来报到的时候,当时政工科的办公地点设在景德路院区的石船上,在石船逼仄的空间里和总务处一起办公。而当时医院办公室、院长办公室都挤在医院荷花池南面建筑的二楼上,后来政工科从石船也搬到这个建筑内,石船就成了图书馆。魏伯逊回忆,当时医院空间很小,建筑有限,在现在食堂的地方是一个土墩,土墩上有个圆亭,医院所有的会议、文娱活动和大小接待都在这个圆亭举行。这点在孙朝琪主任的回忆里得到印证,她说当时的陈务民院长在圆亭接待过诸福棠教授。

 

一年到头都缺人

魏伯逊来院的时候,医院到处都缺人,整个医院大概就60个职工。当时的医院处于启用初期,从正规院校毕业的职工不多,怎么办?于是多管齐下,第一,医院突击培训了一拨人,像医院的护理老前辈潘奇曼、朱祖英等培训六个月,走上工作岗位;第二,从社会招收过从事过医疗、护理工作的人才,像医院老前辈马云芬在解放前参加过战争做过护理员,然后她从振亚丝织厂被“挖”过来;第三,中医是传统医学,社会上的中医从业人员很多都是从“学徒制”成长起来的,虽然不是医科学校毕业,但是具有较好的行医经验,因此也吸收过来。

魏伯逊回忆说,印象里儿童医院一年四季都没有空的时候,他的印象就是:陈务民、彭大恩、何馥贞三位院长每天早晨查房,重点是对重症病人,除了医疗工作,三个院长还有苏州医学院的教学任务(1961年1月设儿科系,1964年1月撤儿科系),当时也是条件有限,有些儿科类的教材都是要三位院长亲自编写的。蒋百康医生则是顶梁柱,带领几个年轻的医生扑在门诊上。印象中,整个医院的医生队伍就是3个院长加上4-5个医生,大家很少在办公室。建院第二年的夏天,也就是1960年,门诊上的病人就出现扎堆情况。魏伯逊记得当时医院就打报告到省里,按照编制申请医护人员。那两年,一批我们熟悉的老前辈朱玲琍、甘美薇、朱杏民等陆续来院。1961年之后医院开始招聘苏州医学院的留校生。

 

珍惜这份工作

医院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到1964-1965年已经初具规模了,但是仍然挤在现在景德路的行政楼里。这幢小楼是门诊、病房、医技等的综合楼,当时二楼的楼道里都加满了床,实在是拥挤不堪。病人多,地方小,医生要实行24小时住院制,要设个值班房的空间都没有,于是“救世堂”等就成了集体宿舍。1964年开始,医院开始沿景德路一侧建门急诊楼,80年代开始建造现在景德路的2号楼和仁爱楼。

问起魏伯逊前辈,当年到医院工作,差点连儿童医院的门都找不到,有没有觉得委屈或者是有情绪。魏伯逊说,绝对没有。他说自己很幸运,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中学读完就有工作了,在工作中锻炼起来,1955年入党。刚入社会工作,整个社会基础还不太好,曾在缝纫合作社工作,后又到厂务办公室,当时社会闲散人员很多,如果工作表现不好,被“退回去”,那再分配就很难了,所以大家还是很珍惜这份工作的。

魏伯逊总是怪自己这两年记性没有以前好,但是80出头的他对50多年前的人事工资记得一清二楚,从后勤工人到技术人员,从行政干部到医生专家,多少级工资拿多少钱,心里门清。

当我以晚辈身份介绍医院现在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省级重点专科的建设情况,以及心胸外科、神经外科的发展情况,老人非常高兴。他说,听到心胸外科的蓬勃发展,感觉像是自己中了奖似的,是这么多年心里的一个期盼。他说退休了这么多年,但是感觉心一直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