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健委直属三甲儿童专科医院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单位

江苏省高水平医院

江苏省研究型医院

江苏省儿童血液肿瘤中心

院史馆  |  ENGLISH  |  官方微信

媒体视角

健康报:儿科医联体,我们有四个基石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18年10月11日




“五大急病救治中心、三大慢病筛查机制和一个市民综合健康管理平台”,这是江苏省苏州市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开启的健康市民“531”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决心牵头建立儿科医联体,将医院专科优势辐射到周边一二级医院儿科,更为顺畅地推动儿科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

2017年2月,医院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约组建了苏州市首个儿科区域医联体,涵盖2家二级综合医院及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一个以技术为纽带的紧密型儿科医联体;2017年下半年,医院先后与苏州大市范围内的各县(市)级医院签订了医联体框架合作协议,构建苏州市内儿科医联体网络,横向盘活苏州市儿科医疗资源。另外,医院与对口支援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陕西省旬邑县医院建立了帮扶型医联体。

目前,医院已与25家医疗单位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包括苏州各县(市、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省内外其他城市的医疗机构等。在推动成员之间的内在联合,让医联体真正落地等方面,目前医院有四大基石:儿科进修学院,两个中心,儿童慢病分级诊疗体系,儿童健康管理中心。

 

为基层培养儿科人才

 

2017年6月1日,苏州市儿科进修学院在我院正式成立。首届24位学员来自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他们中有儿科医生,也有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经过半年的理论学习和临床技能培训,学员顺利毕业。目前,在总结第一届进修班的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第二届进修班学员已顺利毕业,下半年第三届学院进修班已开学。

儿科进修学院促进了苏州地区儿科医师诊治水平的同质化,同时提升了基层儿科医疗的四个能力,即基本诊疗能力、危急重症鉴别诊断能力、慢病筛查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有效增加了儿科人力资源。

 

为“急病救治”托底

 

2017年,苏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正式挂牌,该中心依托我院新生儿科,与医联体成员建立危重新生儿救治协作机制。同年8月,苏州市新生儿急救分站在我院成立,两套新生儿救护车及转运设备投入使用,这也是全国首家新生儿急救分站。2018年6月,在医联体成员单位之一的苏州相城医院成立了新生儿救治中心相城分中心,进一步推动了医联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和融合。苏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自成立至今,救治新生儿总数达6933例,开展基层培训80次,参加疑难危急重症新生儿会诊86次。

2017年9月,医院成为“苏州市儿童创伤中心建设单位”,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区(SICU)正式启用。由此,“苏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和“苏州市儿童创伤中心”共同为苏州市儿童危重症和突发事件托底,实现了“急病要急”的建设目标。

 

推进区域儿童慢病防治

 

以慢性病防治为方向的新型工作策略,是苏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动倍增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以统筹解决常见的慢性病为目标,针对更多居民关注的常见慢性病等健康问题,推出“慢病更准”的区域疾病防治体系综合解决方案。

儿童哮喘是儿童时期排名第一的慢性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因此,以我院呼吸科为依托,计划在3~5年内,建立1~2家苏州市级哮喘区域防治指导中心、8~10家哮喘县级市区域防治指导中心以及20家左右哮喘识别及防治站。该体系旨在探索儿童支气管哮喘分级诊疗,形成有效的儿童哮喘管理模式。儿童慢病分级诊疗体系的建立,将促进优质资源的下沉,推动儿科的分级诊疗。

 

搭建儿童健康管理新平台

 

近年来,青少年中肥胖、龋齿、近视、早发育等健康问题高发,严重影响儿童近期健康及远期成长,需要早期干预并长期随访。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今年年初印发了《健康儿童行动计划(2018-2020)》。在苏州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我院成立了儿童健康管理中心,针对苏州市儿童群体,以全方位、全周期实现预防治疗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为目标,识别高危人群、及时规范防治,搭建儿童常见健康问题防治、精准健康管理的平台。

儿童健康管理体系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整个健康管理平台中,社区和学校主要发挥筛查和健康教育的角色,对于存在健康问题的儿童,转至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给予个性化诊断、精准化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由中心转至社区,接受随访和监测。

 

延 伸

我的三点体会

 

关于儿科医联体建设,有三点值得思考。第一,三级医院如何沉下去?第二,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接得住?第三,如何健全与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的机制?结合我们的实践,我认为下面这些因素很关键。

苏州市卫生计生委在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上做了很多工作,通过健康市民“531”工程让儿科医联体真正落地,三级医院有动力、有通道“沉得下去”,基层医疗机构“有事可做、有利可图”,他们才愿意接、接得住。

医联体签约不是跑马圈地,要合理控制医联体规模,在当前医联体网络中探索多样化的儿科分级诊疗模式。从临床、科研、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着手,开展紧密型合作,实现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提升区域儿科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临床和健康服务需求。对于在区域外的医联体成员单位,可采取其他交流与协作方式,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医疗技术和管理能力上有重点地帮扶。

此外,医联体成员可在急病救治、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双向转诊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发展专科专病联盟,实现重点能力提升,从而实现整个区域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